蹲点报告|泉城防汛人:从晨光到星夜,他们在风雨中守护城市安澜

壹现场 08-07 7028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石晟绮 实习生 魏子尧

窗外天色渐沉,空气变得湿润黏稠。在济南市历城区洪园节制闸的监控室内,小清河服务处总工张扩成和同事们正紧盯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水位数据,“估计又是一个不眠夜”。眼下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这正是防汛人的工作常态。

河堤上的“火眼金睛”

张扩成和他的同事们巡河工作通常从早上8点开始。进入夏日,济南持续高温,最高气温一路攀升。顶着炙热的阳光,张扩成抹了把额头上的汗珠,与同事一同登上巡河车,一天的巡河任务拉开序幕。

车窗外,小清河一路蜿蜒向前。这条穿越济南、淄博、滨州、东营、潍坊五市的大型人工河道,最终汇入渤海,承载着泄洪、排涝、灌溉、通航等多重使命。小清河济南段蜿蜒流经槐荫、天桥、历城、高新、章丘五个区,全长70.5公里,流域面积广达2792平方公里,有着腊山河、兴济河等28条支流。尤为关键的是,作为济南城区唯一的排洪出路,小清河济南段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整座城市在汛期能否有效泄洪排涝,其防汛工作的分量不言而喻。

巡河是张扩成的日常功课。从小清河的源头一路到章丘,70多公里的巡河路,他们基本每周都要完整巡查一次,下雨时还要重点对各个分段进行不定期巡查。尤其在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下,更要对堤防薄弱环节加大巡查力度、加密巡查频次。

“巡河不是简单地走马观花,每个细节都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张扩成一边紧盯着窗外的河道情况,一边说道。尽管他对这条河道的每一处都了如指掌,但每次巡河,他依然不放过每一个可能存在的隐患。“尤其是汛期,一场大雨过后,河道经受了冲刷,巡查更是容不得半点马虎。”

巡河路上,需要一双“火眼金睛”。河堤有没有缺口,下游支流口有没有坍塌情况,是否存在占用河道的情况……面对此类问题,巡查小组会及时进行拍摄记录,尽快上报进行处理,确保消除汛期安全隐患。

作为小清河上的一道“安全阀”,洪园闸的设备运行状况同样是汛期重点工作之一。张扩成与同事们会定期对水闸的发电机、配电柜、启闭机等核心设备进行“体检”,逐项排查,确保设备运转正常,“就连手电筒、应急照明灯、报警器这些应急装备,也得定期充电测试,保证它们在突发状况下能立刻派上用场”。

观测水位、巡查河道、检查设备……这些看似普通的工作,在汛期前后被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

“七下八上”的不眠夜

“七下八上”,这通俗的四个字,对防汛人而言却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在泉城济南,每年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这段时期,像是一年一度的“风雨大考”。密集的雨水时刻检验着城市的防汛神经,而张扩成和他的同事们,就是这条神经末梢上最敏锐的感知者。“一进入汛期,办公室就成了我们名副其实的第二个家。”张扩成说。

7月起,暴雨便常常在深夜“突袭”济南。每当暴雨预警和防汛应急响应出现,防汛人便被牢牢“钉”在了岗位上。十多天前,张扩成刚刚经历了一场连续四天四夜的“阵地坚守”。

7月20日,气象预警信号不断升级。“在短时强降雨来临时,河道水位上涨的速度有时超乎想象。”张扩成回忆道,即便当时已经预先进行了提闸泄洪,水位依然在短短半小时内攀升近半米。

手机屏幕成了信息涌入的闸口,密集的提示音此起彼伏:各处水位监测点的实时数据、不断更新的气象预报、河道上下游的水情……信息如同窗外倾泻的雨点,密集地“砸”来。

洪园闸有7孔闸,每孔闸上又有大小2扇闸门。凌晨时分,闸口水声轰鸣,雨水与河水汇集着向下游涌去。“调水是项高度精细的工作,并不是简单的提闸放水。”张扩成解释,“降雨时,需要上下游及各闸口密切配合,才能确保每一次有效分洪,避免城市内涝。”凌晨的控制室内,监控大屏上的数据每分每秒刷新着。张扩成必须根据雨量变化,迅速做出判断,与各单位保持联系并做出调度。

在雨情面前,时间概念变得模糊。办公室角落里,一张简易的折叠床静静摆放着。每当大屏的水位数据趋于平稳,窗外水闸奔涌的水声渐渐减弱时,张扩成才能在这张床上短暂小憩。

“这么多年下来,家人也都习惯了。”张扩成语气平静,却又有一丝不好意思地说,“只要一下大雨,他们就知道,准又要找不到我人了”。

是压力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2003年毕业后,张扩成开始从事水利相关工作,如今已有20多年了。2022年,张扩成从扎根多年的邢家渡引黄服务处营子闸,调任至如今的小清河洪园闸。

“营子闸在平原地区,离城市远,下雨时水涨得也慢,市民关注度低。”张扩成望着洪园闸前的水面说,洪园闸位于都市腹地,是小清河综合治理中新建的一座重要控制性工程,集防洪、蓄水景观等多重功能于一身,设计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设计流量766立方米/秒。“这里汛期承担的压力和责任大。”张扩成坦言,这里每个汛期都得严阵以待,不敢有丝毫松懈。

除了分洪作用外,洪园闸还是一个景观闸。午后的阳光穿过景观大风帆的钢架,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水闸每日不间断流水,水流从闸门顶部倾泻而下形成“小瀑布”。周边水边游步道上,不少市民在此休息游玩。到了夜间,在霓虹灯光的映照下,水闸的风帆造型更显绚丽多彩,成为一道独特的城市风景线。“周边好多居民都特别关注这条河。”张扩成看着不远处散步的市民说道,每次降雨前后,总有市民关注着提闸泄洪和水位变化,“这对于我们来说,既是压力,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此刻,“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尚未结束。张扩成深知,自己和同事们仍不能停歇,在这风雨时节,稳稳地守护着城市安澜。

责任编辑:石晟绮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