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链成群 逐绿向新|创新驱动,山东晨阳打造新型碳材料产业高地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11:1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汪泷 通讯员 张亭亭 张媛媛 王如光

在济宁市任城区碳材料产业园内,山东晨阳新型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化阳极编组设备正高效运转,一块块低消耗预焙阳极产品有序下线,即将发往全球市场。从传统煤化工到新型碳材料,从单一产品到全产业链,山东晨阳以科技创新为引擎,通过智能化改造、技术突破和产业链延伸,加速构建覆盖预焙阳极、煤焦油精深加工、新型碳材料的全产业链体系,为济宁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走进山东晨阳新型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产品仓库里,一块块和冰箱一样大,颜色乌黑的预焙阳极呈现在记者眼前,工人们正全神贯注地清理产品、打包发货。

“公司自主研发的低消耗阳极产品,年产能达30万吨,其中出口近15万吨,主要出口到美国、俄罗斯、欧盟、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客户认可和信赖。”生产厂长魏志彬介绍。

预焙阳极是电解铝生产的核心材料,其性能直接影响铝冶炼的能耗与效率。山东晨阳生产的低消耗预焙阳极凭借“低碳耗、低电阻、高抗氧化性”的“两低一高”特性,成为国际铝业市场的“香饽饽”。

在实验室,山东晨阳新材料研究院院长胡春燕展示了技术突破的“密码”:“通过优化配方与工艺,低消耗预焙阳极产品比同规格阳极产品每吨铝生产可降低碳耗15千克以上,电解槽换极周期延长30%,为客户每吨节约成本50至100元。”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单项冠军”,山东晨阳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去年投入3000余万元实施技术改造,突破低消耗阳极产品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工艺,实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双提升。公司设有新材料研究院,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两个CNAS认证实验室,建有6个高水平科技创新研发平台。与瑞士R&D公司、大连理工大学、湖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主导制定预焙阳极和炭材料国家和国际标准50余项,累计获得国家专利100余项。

不仅如此,作为济宁市碳材料产业链骨干企业,山东晨阳聚力产业链建链、补链、强链,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步伐,持续做大做强新型碳材料产业规模,着力打造“产业集群化、产品高端化、市场国际化”的百亿级新型碳材料产业基地。

“公司主导产品为低消耗阳极、通用级碳纤维等碳基新材料,通过自主科技创新,建成国内首套百吨级煤系通用级碳纤维、纤维软毡中试生产线,打通了从原料到终端产品全产业链条,引领煤系碳纤维产业发展。”山东晨阳副总经理党茂盛介绍说。

除了低消耗预焙阳极产品,山东晨阳煤焦油年加工能力达50万吨,衍生出改质沥青、工业萘等10余种高附加值产品。而新型碳材料板块的浸渍剂沥青、纺丝沥青等产品,更以50%以上的高端市场占有率,替代进口材料应用于国防军工、核石墨浸渍等领域。

“公司上半年阳极产品市场订单同比增长20%,新增1家国外客户,产品出口同比增长11%,累计创汇4200万美元。”山东晨阳新型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长安说,“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市场拓展、技改投入、项目建设‘三位一体’,不断夯实规模、技术、品牌、质量等核心竞争优势。投资17亿元,全力推进一个技改、一个新建两个重大项目,加快实施‘产业倍增’计划。力争三年内预焙阳极总产能突破80万吨,跃居全国前三,整体产值突破70亿元,为加力提速制造强市建设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李腾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