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宅消防安全之困:“高处不胜寒”背后的隐忧

壹现场 昨天15:14 9561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尉伟 通讯员 高曼娟

高层建筑火灾存在火势蔓延速度快、疏散救援难度大的特点,山东消防部门一直将高层住宅消防安全作为防范工作重点。

2024年以来,山东消防联合多部门开展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生命通道”畅通、外墙保温材料等专项治理,累计督改高层住宅消防设施年久失修问题2448处,推动安装电动自行车电梯阻止系统12.4万部,在老旧高层居民住宅安装独立式感烟报警器56.3万个。同时,拆改影响灭火救援和疏散逃生的障碍物25万余处,清理消防车通道和登高操作场地障碍物6289处,切实消除了一批“顽瘴痼疾”。

四大风险源:潜藏在“高空家园”的“隐形炸弹”

据了解,高层住宅火灾事故的发生,多与四类隐蔽性强、破坏力大的风险点相关,这些“隐形推手”时刻威胁着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电气故障堪称高层火灾的“第一诱因”。消防部门数据显示,电气火灾占高层建筑起火原因的近50%,包括线路老化或过载等。2023年5月7日,山西省吕梁市临县湫河花苑小区1号楼因电缆井内供电电缆与绝缘穿刺线夹接触不良,引发弧光放电并最终酿成火灾,导致5人死亡,充分暴露出电气安全隐患的严重性。

易燃可燃外保温材料成为高层火灾的重要“帮凶”。不少高层建筑违规或因历史原因,采用可燃、易燃外保温材料,一旦保护层破损剥落,极易引发火灾并形成立体燃烧。根据公安部、住建部联合发布的《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100米以上住宅建筑的外墙保温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应达到不燃的A级标准,100米以下27米以上的住宅建筑也要使用燃烧性能达到难燃级别的B1级以上的保温材料。但一些设计、施工、建设单位出于控制成本等方面的考虑,违规使用易燃可燃材料,埋下先天性重大火灾隐患。

违规施工操作曾引发多起震惊全国的高层火灾。2010年11月15日,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一公寓大楼由于施工人员违规电焊,熔融物引燃堆积的保温材料碎块,造成58人死亡、71人受伤,用血淋淋的教训敲响了高层住宅施工安全的警钟。

用火不慎则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疏忽。厨房明火操作不当、可燃气体泄漏遇明火爆燃、儿童玩火、吸烟等行为,都可能成为火灾的“导火索”。中国消防于今年8月1日通报一起典型案例,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高层住宅突发火灾,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着火房间内部分物品被烧毁,墙面、吊顶等建筑构件严重受损。经调查,起火原因为居住人员卧床吸烟。居民消防安全意识的薄弱,往往是引发火灾的“最后一环”。

救援困境:“越建越高”背后的多重挑战

国家消防救援局数据显示,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呈逐年上升态势。这类建筑结构复杂、人员密集,火灾发生后火势蔓延速度、疏散救援难度都远超普通建筑。其中高层住宅作为人员密集的居住场所,其消防安全更应引起高度重视。

2014年,青岛市一32层商住楼发生火灾,该建筑每层29户,配备6部电梯、2部疏散楼梯。参与救援的青岛市错埠岭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导员刘朝阳回忆,当时楼内人员构成复杂,既有临时办公人员、常住居民,也有老人、小孩、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疏散仅依靠两部楼梯,其中一部还需供内攻灭火使用,加之疏散路径长,人员疏散与指战员推进在楼梯间形成交叉,导致居民难以快速抵达安全区域。更棘手的是,消防通道被违停车辆堵塞,举高消防车无法及时进入现场,延误了最佳救援时机。

与此同时,高层建筑的特殊结构还导致消防员通讯信号受阻。建筑消防设施瘫痪,又引起了排烟困难,内攻行动推进困难。

“楼可以越建越高,但不能说楼有多高,消防车就有多高,这不现实。”青岛支队作战训练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林兵无奈表示。目前城市云梯消防车普遍达50多米高(约16层建筑的高度),即便青岛配备了目前世界最高的101米举高消防车,其救援高度也仅能达到30层左右。这类装备投资巨大、数量有限,并非所有城市都有条件配备,且展开战斗准备耗时较长。“这意味着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和救援,必须更多依赖建筑自身的消防设施,同时对高层居民的自防自救能力提出了要求。”林兵强调。

今年3月和6月,临沂市和聊城市分别发生高层住宅火灾,救援人员凭借完好的室内消防设施快速扑灭火灾并成功救出被困人员。这两起案例充分证明,完整有效的建筑消防设施是高层住宅火灾救援的“生命线”。

多向发力:织密高层住宅安全防护网

截至目前,全省现有已投入使用高层建筑78787栋,其中高层住宅74997栋。山东消防部门一直将高层住宅消防安全作为防范工作重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山东省消防救援总队防火监督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15年,山东省政府就出台《山东省高层建筑消防管理规定》,其中对高层住宅建筑的消防安全责任主体、资金保障机制、宣传培训等方面作出明确要求,为全省高层住宅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坚实有力的制度支撑。

2024年以来,山东消防联合多部门开展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生命通道”畅通、外墙保温材料等专项治理,累计督改高层住宅消防设施年久失修问题2448处,推动安装电动自行车电梯阻止系统12.4万部,在老旧高层居民住宅安装独立式感烟报警器56.3万个。同时,拆改影响灭火救援和疏散逃生的障碍物25万余处,清理消防车通道和登高操作场地障碍物6289处,切实消除了一批“顽瘴痼疾”。

为打通高层住宅消防安全管理的“最后一公里”,山东省推行高层住宅建筑“楼长”制,目前全省已配备“楼长”51300余人。这些“楼长”主要负责日常消防安全巡查、火灾隐患上报、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提醒等工作,成为高层住宅消防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与此同时,物业服务企业作为高层住宅日常管理的重要力量,也承担着关键责任。济南市历下区鼎秀家园物业经理韩化军表示,小区定期开展消防宣传,工作人员还会每日对消防设施进行维护检查,重点核查室内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烟排烟系统等是否正常运行,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同时加强消防通道管理,保障消防通道时刻畅通。

针对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难题,山东消防持续加强专业装备配备。

山东省消防救援总队后勤装备处处长陈洪震介绍,目前全省配备60米级以上登高平台消防车70辆 ,其中101米级6辆,用于营救高空被困人员。200L/S以上的远程供水系统49套,满足大型火场持续用水需求。灭火、排烟、侦查机器人等各类消防机器人215台,在抵近灭火、冷却保护、开辟通道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同时,还配备消防用红外热像仪872件(套),大幅提升消防员在高温浓烟环境下的搜救效率。

此外,消防部门定期组织高层住宅火灾实战演练,模拟“烟囱效应”、消防设施故障、人员被困等复杂场景,通过“以练代战” 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科学避险:居民需掌握自防自救“硬本领”

在购房选择上,临沂市消防救援支队高级技术职务王能建议:消费者应全面评估安全要素和居住需求,既要守住消防安全底线,也要兼顾居住舒适度,通过科学权衡做出最优选择。

高层住宅火灾中,居民的自防自救能力直接关系到生命安全。青岛市消防救援支队轨道交通大队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穆凤娇提醒,遭遇高层住宅火灾时,任意逃生的危险可能远大于固守待援。

具体而言,如果是家里的某个部位起火,大火还没有封住入户门的话,应立即“低头猫腰”从入户门逃生,跑出家门后,务必关闭自己家的房门,防止火灾和浓烟向外蔓延。若大火已封住外逃路线,需立即退回无烟房间,用湿毛巾、衣物等堵塞门缝,并向门板泼水降温,防止烟气渗入,固守待援。

如果是同一楼层起火,先用手背触碰门把手,若门把手发烫,说明外面有火焰炙烤,不要开门,而是要塞紧门缝,泼水降温。如果门把手不烫,可缓慢打开一条门缝,若楼道无烟或烟较稀薄,可迅速从楼道逃生。若楼道浓烟密布,需退回室内固守待援。

如果楼上某户起火,可以从容撤离或者不撤离。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撤离,千万不能乘坐电梯,因为在火灾情况下,电梯可能断电,需通过疏散楼梯向楼下逃生。如果楼下起火,要先确定楼梯是否安全。如果有两个以上的楼梯间,要选择往没有烟的楼梯间向楼顶平台转移。若只有一个楼梯间且已被浓烟封锁,千万不要盲目冲入烟中逃生,应立即返回屋内,关门堵缝防烟,固守待援。

穆凤娇特别强调,无论居住楼层高低,面对火灾都绝对不能盲目跳楼、跳窗,高空坠落的死亡率极高,这是远超火场风险的 “致命选择”。

责任编辑:尉伟

尉伟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新闻有态度,故事更可读。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