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润东营,美美与共,东营市举办“德润东营”系列记者见面会

公益东营 昨天19:22


这是一次掌声与泪水交织的见面,也是一次精神与温情的共鸣。

“我是一名普通党员,能为大家做点事,心里就踏实。”84岁的赵晓凤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她带领的“晓凤义务理发”志愿服务队,五十余年如一日,走进社区、敬老院、村庄,一把推子、一颗红豆,温暖了15万次相逢。

8月29日下午,东营市举办“德润东营”系列记者见面会。三位来自基层一线的先进典型——赵晓凤、魏国华、杜全芳,走到聚光灯下,分享他们那些看似平凡、却感人至深的奉献故事。

一颗颗红豆,串起万千温暖,而万千温暖在此刻汇聚成共同的感动。在赵晓凤朴实无华却字字千钧的叙述之后,一同分享的还有华泰集团电仪总工程师魏国华,30年扎根生产一线,攻克百余项技术难题。从一名普通电工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他说:“工匠精神,就是手把手教、实打实干、硬碰硬练。设备是企业生命线,我的阵地就在车间。”还有物华社区运兴小区党委书记杜全芳,39年未曾搬家,手机24小时为居民开机,发放2400余张爱心卡,她牵头成立的“暖光志愿服务队”,如今已有320余人,提供理发、包水饺、调解纠纷等31项服务。“街坊邻居就是家人,能为大家做点事,我心里特别快乐。”

见面会现场,三位先进典型的故事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却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何谓“道德”,何谓“奉献”。听他们讲着:赵晓凤即便发着高烧,仍坚持为植物人患者理发洗澡;魏国华曾在除夕前连夜跨省抢修,挽回千万元损失;杜全芳在暴雨中蹚水敲窗,逐一排查独居老人安危……一桩桩、一件件“小事”,汇聚成河,照亮了他人的生活,也温暖着整座城市。有记者问赵晓凤:“五十多年义务理发,图什么?”她笑着回答:“听到一句‘谢谢赵大姐’,比啥都强。”

先进典型是一座城市最动人的风景。见面会在持续而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但道德的回响并未停止。这场记者见面会,将普通人的善行义举引入公众视野,让奉献者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这不仅是对先进典型的致敬,更是对全社会的一次精神洗礼。他们让‘德润东营’成为可感可触的温度。他们的故事像一颗颗种子,播撒在东营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到善行义举之中,为东营的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大众新闻记者 商尧)

责任编辑:杜美萱

商遥遥

日落跌入昭昭星野,人间忽晚,山河已秋。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