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漱耳
群雄并起的三国,曹操能够于低谷中脱颖而出,得益于早年在济南国为相。那时的国相有着很大的实权,东汉规定,国王享受封国赋税,能臣民不能治民,政事由中央派去的相负责。曹操正是凭借济南相赢下的口碑获得福报,以致8年后接收30万青州兵成为一方诸侯。惜曹操济南遗迹无存,位于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阎家村北的东平陵故城,就是汉代济南国的都城。我们通过东平陵故城遗址说说曹操发迹的前因后果。
出身成为硬伤 很难出人头地
曹操升济南相前,几乎默默无闻。其父曹嵩最后虽当上相当于国防部长的太尉,东汉的士大夫却没有一个正眼瞧的。盖因曹嵩认宦官曹腾作父,靠承袭曹腾爵位及他留下的泼天富贵步入的官场。
曹腾死时曹操才5岁。在那个讲出身的年代,一提曹嵩父子,圈子里就满满的鄙视。毕竟,太监处在职场最低端,入不了“世家”。这个插曲,导致曹操父子是不是姓曹,都不能信史书的。
《三国志·武帝纪》这样介绍曹操身世:“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腾后。”此后作者突然笔锋一转,甩出一句足令后世困惑的“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这句表明:曹操亲爹曹嵩系曹腾养子,原先的祖上姓啥从哪来的,一概不知。在旧封建的中国,还能连皇帝的老子都搞不清来路?太匪夷所思了。作者是真不知道,还是有意隐瞒?
历史推进到南朝,一个叫裴松之的人给《三国志》作注,他在“莫能审其生出本末”添加了一本《曹瞒传》披露的重磅炸弹:曹嵩,本姓夏侯。
夏侯源于夏禹后裔,也是很牛的世家。但东汉末年,士大夫与宦官两大集团争斗激烈,为维护那份“正统性”的体面,曹操没回归本姓,史官于是编造了汉相国曹参之后。《三国志》作者陈寿也不敢揭曹魏的疮疤,用了这样的模糊表述。
故此,曹操出生后就贴着“宦官孙子”的标签(记得官渡之战讨曹檄文就有句“操赘阉遗丑”)。现实是,士大夫和宦官两边都不待见,曹操还能有出头之日?
直到曹操19岁那年,老爹依靠向地方官员砸钱,才被“举孝廉”,谋到“洛阳北部尉”一职。干到24岁那年,“按律办事”,棒杀了灵帝宠臣的亲戚后,陷入职场危机。他也头一次有点明白,所谓的“律”似乎都是为弱者制订。没办法,还是求老爹又朝宦官砸钱,才大事化小,“调任议郎”。议郎相当于中央办公厅最低级的公务员,不是收文件就是抄奏章,虽然距离皇帝很近,可能搭上话比登天都难。
议郎任上他曾写过奏章,提出“陛下该亲贤臣远小人”;也曾上书“窦武、陈蕃是被冤枉”,全都石沉大海。
宦官们背后讥笑:一个阉党之后,还想学人家当清流?
平叛立下大功 升迁济南为相
曹操被现实逼得随时想转型。中平元年(184年)二月,机会来了。这年,钜鹿人张角喊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口号,率数十万头戴黄巾的信徒在冀州起事。夏日,10万主力横扫颍川(今河南禹州、许昌)。汉灵帝慌忙任命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各率2万中央军平叛。
曹议郎决定以此为契机,弃文从武。他以洛阳北部尉的前任经历请战。危难之际的灵帝闻报大喜,马上肯见他,并当场提拔为骑都尉,率五千骑兵驰援颍川。
曹操与中央军会合后,密谋利用中原气候干燥,黄巾军营寨周边蒿草易燃特性,择西北风之夜,派死士潜入营地边缘纵火。是夜,曹操的五千骑兵被赋予绕至颍水渡口,截断退路。
当第一簇火光在黄巾军西营燃起时,“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瞬间形成长达数里火墙。《资治通鉴》载,“烟炎张天,贼惊乱奔走”。
曹操领骑兵趁乱从西北方向突入,奔袭渡口,用拒马桩封锁河岸。皇甫嵩与朱儁则率步兵从城内杀出,持长戟方阵推进。战至天明,颍水南岸的尸体“积如丘山”。
凯旋之后,曹操因功被灵帝升迁济南相,“秩千石”,权力如同郡太守。
济南国治所在东平陵城(今章丘),辖东平陵及周边历城、台县(今济南历城东北)、济阳、邹平、菅县(今邹平菅家村附近)等十多个县。曹操抵达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换上布衣,带亲随走访基层。在历城县,他亲眼看到县令府衙后院停着十几辆载满绸缎的马车,一问,守门家丁声称:这是给十常侍预备的礼物。
在祝阿县(今长清),遇上百姓跪在路边递呈血书,控诉县令与豪强合谋强占耕地:“每亩只给三斗谷,不给就抓去修祠庙。”
这次走访让曹操认识到,膏腴之地济南,已成当地长吏与京城贵戚勾结的贪腐重灾区。《三国志》载:“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甚至出现县令公开拍卖官职、与豪强瓜分赋税的奇观。
曹操为相时30岁都不到,属于毛头小伙,血性着呢,全然忘记了那年差点完蛋的教训。他怒不可遏,在济南开启了一次雷霆行动。中平二年(185年)深秋,连夜起草弹劾奏章,用很具体的事实一气弹劾了8个县的长吏。
这是个可怕的数字,等于要撤掉三分之二的县级领导。
弹劾奏折写起后,他绕过可能被权贵渗透的环节,没按惯例逐级上报,直接让手下快马送洛阳。
《魏书》记载了几个戏剧性场面:当朝廷使者带着罢免诏书抵达济南时,被弹劾的县令们正在豪强办的宴会上分赃。历城县令刚接过孝敬的黄金,听到驿卒高喊“诏书到!”当场瘫软在地;祝阿县令试图烧毁账本,结果被兵士堵在库房里。史载:“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
毁祠庙得民心 埋下归降伏笔
济南国属于青州。《后汉书·郡国志》载,青州领有济南国、平原郡、乐安国、北海国、东莱郡、齐国6个郡国,65县。诸郡的官僚地主,受城阳景王刘章带头标榜祖宗“功德”的影响,纷纷于封国内立祠祭祀。济南尤甚,多达六百余所。当地豪强借宗教名义聚敛财富、鱼肉百姓,年耗费百姓钱财上百万,从中搜刮的财富胜于朝廷赋税。
他想起曾在祝阿县听到的控诉,在继治吏之后,拿祠庙开了第二刀。由于曹操为相前,一直生活统治阶级上层,对“奸邪盈朝,善人壅塞”,“货赂并行,强者为怨”,“政教日乱,豪猾益炽”等腐朽状况了如指掌,两刀均捅到要害。
曹相颁布了《禁断淫祀令》,下令除国家认可的社稷、孔庙,其余祠庙一律拆除。还让被解救的民女当众控诉“淫祀害民”罪行,安排识字的吏员在市集讲解道理,形成社会舆论。与此同时,动用郡兵,以涉嫌谋反名义对那些有来头的祠庙予以查封,搜出豪强私藏兵器数千件。他亲自带队拆除“景王祠”,当士兵推倒最后一根柱子时,藏在神像后的黄金白银滚了一地。这可都是百姓的血汗钱啊。
官商恨死了曹操,通过寻求京城士族的“保护伞”,千方百计挤走他。先是从洛阳传出流言,说他“用酷法乱政”,“拆毁祠庙得罪上天”。
中平三年(186年)春,朝廷突然下诏,调曹操东郡太守。这看似升迁,实则暗藏玄机。东郡(今河南濮阳一带)是黄巾军余部活跃的地区,让在济南得罪权贵的曹操前去任职,一箭双雕,用心险恶。
面对这个任命,曹操几经思虑,决定“摆烂蓄力”——“不就,称疾归乡里”。
于是,31岁的曹操,恋恋不舍地回望了刚刚恢复生机的济南一眼,卷起铺盖回到了谯县(今安徽亳州)。
曹操在济南的所作所为,虽引起宦官和豪强忿恨,却赢得了民心。众所周知,后来曹操有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名曰“青州兵”,为他打下天下居功至伟。青州兵的组建,就缘起曹操济南为相。是青州军先给他写了信:“你过去在济南,毁坏神坛,这个精神与我们的道理相同。你似乎是个懂道理的人,但现在迷惑了。”曹操敏锐捕捉到了青州兵这种与他合作的意愿,让30万青州兵归顺。
领兖州牧破局 以青州兵发迹
曹操辞官后在谯县城东50里远的地方,修筑了一所幽雅小院,春夏读书;秋冬弋猎,悠闲自适。对外宣称,天下大乱,我这种人还是躲远点好。内心却等待时机。果然,仅仅3年后,董卓进京,诛杀少帝,曹隐士散尽家财募兵5千,发兵洛阳、离开洛阳、参加乌合之众讨董联盟……他被历史的潮流推着走,稀松平常,很少亮点。
转机出现在初平三年(192年),天上掉下的大馅饼,硬生生砸到他头上,想不成功都难。
第一个好事,青州黄巾军杀了兖州刺史刘岱。在陈宫的策划下,鲍信率当地官吏迎时在袁绍帐下的曹操为兖州牧,抗击黄巾军。
曹操带着兖州残军和带来的私兵,跟青州黄巾军打了3个月,互有胜负。其间他有了重大发现:对方总是在夜里派人送信,问他“是不是当年济南拆庙的曹大人?”
信辗转曹操手里。他心里一动。也明白了,原来30万青州黄巾军,就是当年他在济南时解救的那些受官商盘剥的百姓啊。他赶紧回信承认。
一番书信来往(内容前有叙),黄巾首领派人来了,双方密谈。没人知道谈了什么,只知道随后30万的队伍成为曹操手里的王牌军。《三国志》载:“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这便是曹操的第二个、也是最大的好事。
乱世,人永远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则是另一根本。曹操从养活这百万人口计,大力发展屯田。以东阿令枣祗为屯田都尉,骑都尉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募民开发种植大片闲置地,当年就得谷万斛。然后又向兖豫各地进行推广,“皆例置田官,所在积谷,仓廪皆满”。
具备了参与乱世竞争的人与经济两大硬件,曹操立足兖州作为根据地,徐图进取。虽然在拓展生存空间中,经历过后方失守,甚至险且丧命,但最终都挺过来了。
如兴平元年(194年)为报杀父、杀弟之仇,远征徐州牧陶谦,兖州大本营空虚,张邈与陈宫背叛,吕布进城。好在几个谋士谋划得当,还是保住了除兖州外的甄城、东阿和范县三城,不至于连“家”都没了。
在谋士规劝教导下,曹操深刻认识到根据地的重要。经过一年缠斗,至来年冬,夺回兖州。朝廷正式册封曹操为兖州牧。
随后的事都知道了,这个小个子派兵西行,挟天子以令诸侯,站在了政治制高点上,将青州兵蜕变为中央兵,纵横捭阖,统一北方。
走得越远,越显其原始积累的厚实。济南、兖州无疑是曹操崛起的基本盘,尤其8年前在济南攒下了善报,一举让他成为与袁绍平起平坐的诸侯,才得以主宰时代。
栏目策划/编辑 马纯潇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